1996年出生的王丛康是浦江人,国家队皮划艇运动员,曾获全国皮划艇锦标赛200米四人皮划艇冠军、全运会男子双人皮划艇1000米亚军,去年又获得2020年陕西昆明池东京奥运会选拔赛单人皮划艇500米项目冠军。
1分45秒246,王丛康夺得2020年陕西昆明湖东京奥运选拔赛500米单人皮划艇冠军。“这次比赛,我在战术运用上还缺乏经验,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。”这个来自金华浦江小山村的帅气小伙子,正凭借自身努力,逐渐追赶上前辈,期待在奥运会上实现梦想……而他与皮划艇这项运动的相遇,完全是缘分使然。
01
年纪轻轻就毅然离开家
王丛康的家人都不从事体育,但他从小就展现出了惊人的运动天赋。10岁的时候,他尝试过柔道,但没能坚持下去。12岁那年,他到县里参加田径比赛,恰好遇到了来选拔人才的省皮划艇队教练。他因为身高臂长、跑得快、好胜心强,一见倾心,被选中。
“教练给了我一张名片,问我是否想进省队,并让我回家和父母商量一下。但我回到家就忘了,名片也丢了。”
直到省队教练打电话联系到王丛康父母,他才想起这件事。“当时父母还怪我,问我怎么把这么重要的事情忘记了!”六年级下学期,王丛康离开家,只身跟随教练来到杭州,开始了自己的皮划艇生涯。
王丛康很快意识到,专业运动员的不易。专业队的训练强度和时间显然比基层体校大得多。他的手掌和脚后跟上长满了厚厚的茧子。“脚后跟在船底磨擦,慢慢就会起水泡。水泡破了,不能碰水,但不能停止训练,要是发炎了,还得带着血继续训练。”直到现在,手上的茧子用剪刀都剪不掉,这已经成为他的标志。
晋级之路充满艰辛,他也曾想过放弃,但两枚金牌给了他一针强心剂,经过一年多的训练,他参加了省青少年赛艇锦标赛,夺得1000米和4000米皮划艇冠军,也坚定了他继续走这条路的信心。
02
付出就有收获
对于运动员来说,“天才就是1%的天赋加上99%的努力”,这是个道理。王丛康日常训练非常自律,6点40起床,7点吃早餐,8点半训练,12点吃午饭,下午2点半继续训练,饭后拉伸放松,晚上9点半准时关灯。一天24小时,除了吃饭睡觉,就是和水、和船打交道。
王丛康每天都要做体能训练、力量训练。他通过长跑训练体能,每次10公里,夯实基础;百米冲刺,瞬间突破爆发力;在健身房练腰背臂,这些都习以为常;每天还要进行20公里的强制水中训练,两个小时不许坐不许站,只能用手划水、用脚踢水……正是这些,让他从一个稚嫩的孩子,渐渐成长为一个高大帅气的全国冠军。职业生涯拿下的20多枚奖牌,是他一路成长与付出最好的见证。
凭借优异的成绩,王丛康也从“二线队”晋级到“一线队”。2016年,王丛康代表中国参加了在西班牙举行的世界青年赛艇锦标赛,虽然只获得了第12名,但对于当时年仅20岁的王丛康来说,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。与世界级高手同场竞技,让他找到了差距,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。
省队训练基地设在千岛湖,除了日常训练,王丛康没有别的放松方式。“现在我更容易在安静的状态下让自己平静下来。”日复一日的训练也让他和队友的关系逐渐“铁”起来。王丛康坦言,教练和队友就像一家人。“比赛中,同舟共济的兄弟们齐心协力,让彼此更加放心、更加放心,大家划船划得也很快。从比赛开始的紧张,到今天高水平比赛时的从容,都多亏了教练和队友们为我打造的这艘船,这永远的港湾。”王丛康说。
03
希望能够实现梦想,报答父母
王丛康入选省队后,为了赚更多的钱训练他和弟弟,开拖拉机的父母早出晚归,在家做家务、做手艺的母亲也去服装厂打工。
父母的支持一直是王丛康奋斗的动力。2014年全国皮划艇锦标赛,王丛康一举夺冠,电视机前的全村人都激动不已,争相向父母“要糖”。
“我觉得取得好成绩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。”王丛康告诉记者,有时候队友走了之后,他还会继续练习,“我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实力,争取一个名额,为家乡、为父母争光!”
如今25岁的他,已到了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,但父母最牵挂的还是家庭。在他看来,当下最重要的是备战东京奥运会选拔赛和全运会,至于爱情,他希望顺其自然。而对于未来,一向腼腆的王丛康显得信心满满、霸气十足。“我的人生和皮划艇紧密相连,密不可分。我最大的理想和目标,就是走出国门,冲向世界,在世界大赛上实现自己的梦想。”
制片人:郭碧文
审稿人:唐一红
体育报记者:戴瑞珍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gdyinglifeng.com/html/tiyuwenda/4705.html